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评

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体现

  • 书评
  • 24-01-25
  • 点击次数:13

武侠:黄易武侠是金庸武侠的补充,波澜壮阔,多彩多姿,细节瑕疵

诸如“欧阳峰之流毒无穷的可能性”,“独孤九剑之同级数双人对打的胜负”,“降龙十八掌之招术缺陷”等等,做笑谈可以,但正儿八经地以物理,化学,或极端情况的考虑方法来深究其不合理就没什意思了。

毕竟,金庸写得早,黄易写得晚。金派武学建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都可为黄易所借鉴,如果说黄派武学漏洞少些也是很自然的,只能说他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上去的,并不能说他比金庸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果说黄易对的武学的理解也比当年的金庸高,那也是应该的。若黄易比当年的金庸还不如,那还写什么?

可以肯定,黄易若处在金庸那个年代,只谈武功,肯定远远不如金庸。因此,两者可以比,但在武功上不能单以体系的水平论高下。另外,现在的人比以前思想开放了,读者多数都能接受玄幻的东西,这也为黄易的作品造就了一定的市场,也成为一部分金迷转为黄迷的重要原因。

不论金庸还是黄易,小说中的绝顶武学,是兵法,道家,佛家,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思考、柔合的一种思想在武功——这一虚构上的演绎。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对武侠小说的看法

武侠曾经是我们青春时期穿越时空的攀岩绳,只是如今当我们转身,发现那根绳索老去地垂挂着,并没有新的身影出现在那里。曾经,江湖是如此热闹——金庸的波澜壮阔、老谋深算,古龙的天马行空、剑走偏锋,梁羽生的古色古香、典雅隽永,恰如江湖三极,当仁不让;加上萧逸的高山流水、温瑞安的少年张扬、司马翎的气势逼人、黄易的时空交错……交相辉映、各领风骚。江湖,其实已经沉寂很久很久了,久得令我们开始怀疑,它到底还有没有足够的内功可以醒过来?

武侠小说同中国武术一样,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件瑰宝。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描写的是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武功。被我们所熟悉的武侠小说的作家无非是金庸、古龙等,他们的小说也只能被称为新武侠小说。但在我们90后小时候,还有我们家长所熟悉的武侠小说无一不是香港作家的作品,基本也都是香港演员在演、在拍。也直到现在才在新文学的角度出现了像步非烟这类的武侠奇幻小说家,但她毕竟不如金庸之类的有名气。而且我们现在翻来覆去看的都是原来的那些武侠小说拍出来的电视剧、电影。为什么武侠一直停滞不前?又为什么这么多年武侠小说基本都是冰封在香港台湾呢?

现在的社会多为浮夸,快节奏的生活让忙碌的人群都失去了当年面对武侠的热爱,转而都在忙碌在学业、工作上;而武侠小说的内容较张扬、较血腥,不符合当今社会"闭塞"的思想,当然,如此禁锢武侠小说也是当今武侠小说虽大量出版,其中精品并不多,似古龙、金庸、这类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品,所以武侠小说就常被归为"不营养的小说"。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侠小说一棍子打倒,把它贬得一文不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