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评

当代军旅小说忍冬122

  • 书评
  • 23-05-03
  • 点击次数:11

当下军旅小说的“战场”重塑

长久以来,“英雄主义”与“战斗精神”构成了当代军旅小说的主导话语,也是其恒久魅力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人是为战争而生的,没有了战争的支撑,军人身上所负载的诸如崇高、英雄、伟大等等象征性精神的存在便无所附丽。在当下的军旅小说创作中,传统的“英雄主义写作”被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本质性的新变,对“战场”的想象性、模拟性重塑,既凸显了英雄传统和崇高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更使得“战斗精神”在和平状态下的新型高素质军人身上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意。

统而观之,当下军旅小说对“战场”的重塑主要包含着三个向度:

一是重返战争历史,从当下的历史观念和审美取向出发,更为全面而深刻地表现战争,叙写英雄传奇。梁大牙(《历史的天空》)、严泽光、王铁山(《高地》)等等传奇英雄形象在同名电视剧热播的带动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书写“战场”传奇的《亮剑》在“职场”上亦引发了轰动,一时间白领小资大谈“李云龙”,机关企业热议“亮剑精神”——“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历史战场上的性格军人,恰恰被现代职场精英们奉为精神偶像,《亮剑》成功地打通了历史与当下,显示了英雄主义与战斗精神的时代新意。继《亮剑》之后,都梁又新近推出了“正面强攻”战争历史的长篇佳作《大崩溃》。在这部“全景式大战略军事小说”中,都梁以宏阔的整体视野、强悍的思想能力和充分的知识准备,大规模重返历史现场,多角度介入战场时空,全方位审视国内政治、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围绕着1944年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计划”展开叙事,细腻生动地呈现出前线、后方、高层、民众的战时状态,并将曾经个人传奇色彩浓郁的“亮剑精神”进一步升华为各阶层民众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读后令人激情澎湃,血脉贲张。

现代海军军旅小说

中国制造(出生在七十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林大海,因为父母觉得已经管不住他的,所以决定把他送去当兵,认为只有这样,在纪律严明的部队他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才有机会到父亲的单位上班,保证日后有口饭吃。

稀里糊涂踏入了军营,不服输生性倔强的林大海就跟新兵排代理排长干上了,他下定决心要干败‘乔阎王’,因此就拼命的训练,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他的新兵连长旷连长的帮助下,他就将踏上一条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铁血征程……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国制造的特种兵,走向世界特种兵舞台的故事……)

较量(他们的路将何去何从?军人们不仅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为何而战?)

荣誉(孤胆英雄一战成名,复仇的血泪让他身陷囹圄。命运的捉弄一次又一次成为了受人唾弃的对象。为了能够改变自己,他远走他乡,用自己的血汗成就了一个铁血军人。故乡是他永远的眷恋,回报亲人是他的梦想,铁血男儿永不言败是他的信条!)

回望40年,中国当代军旅小说从“单兵作战”到气象万千

真正标志着新时期军旅作家集团冲锋的“信号弹”恰是1982年间朱苏进《射天狼》和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两部中篇小说“一南一北”的问世,它不仅宣告了新时期青年军旅作家的集群崛起,拉开了新时期军旅小说进入高潮的序幕,而且以此为象征,开辟了反映“和平军营”和“当代战争”的两条战线,昭示了一大批青年军旅作家在这两条战线大显身手。

待到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又开辟了第三条战线“历史战争”,引导了一批没有战争经验的青年军旅作家写出自己心中的战争。至此,“两代作家三条战线”的创作格局基本形成,新时期军旅文学也借此进入全盛时期,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三次浪潮”。

1980年代的军旅小说紧随时代步伐,以思想解放为发动,汇入现实主义深化的主潮之中,在三个层面上急速向前推进。一方面是在思想深度上,向现实主义的深部和细处挖掘,寻觅和平时期军人的历史定位和战争中人性的裂变与闪光,在颂歌与悲剧的讨论中摸索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辩证把握;二是在题材广度上,从雪山哨卡到火箭基地,从女兵王国到受阅方阵,从将军到士兵,从历史到现实,从天空、海洋到陆地,展开了广阔壮丽而绚烂的人民军队生活画卷;三是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传统而超越传统,立足本土又面向外域,在叙事结构、语言修辞和感觉方式等诸多方面不断接受挑战,变革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