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评

雪中悍刀行徐凤年结局是什么

  • 书评
  • 23-06-10
  • 点击次数:21

《雪中悍刀行》成也武侠,败也武侠

靠打雪仗动图成功出圈的甜宠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愣是让人看出了替身文学的味道

经历了一次次被骗之后,苦烂剧已久的观众满怀期待地等着年底大剧《雪中悍刀行》拯救剧荒,王倦与张若昀《庆余年》后二度联手,多少有点让人激动。海报中一串老熟人,演技派+实力派齐上阵,《雪中悍刀行》这次一定行!!!

预告里一声“小二,上酒”,道出了高门贵子闯荡江湖的无畏与豪情

从定档开始,《雪中悍刀行》就锲而不舍地展现着自己的武侠江湖。

本以为随着剑九黄、李淳罡等武林前辈纷纷现世,打戏会逐渐精彩起来。

结果不仅湖底老魁出水,在慢动作镜头下生生让人看出了一种悟空出世的感觉。

就连剑仙李淳罡的“一剑仙人跪”,一上一下的动作设计也是靠特效加持才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雪中悍刀行》涉嫌盗逆水寒角色做封面图,徐凤年怎么就成了神相

事实上,《雪中悍刀行》和《逆水寒》的结合由来已久——作为一部玄幻武侠小说,《雪中悍刀行》小说里那种在关外草原扶摇三千里看见天上佛像、开天门、骑鹤下江南等充满想象力的描写很难被直观表现出来,而气质相同的高品质游戏却给了想象力的最佳范本。不少玩家干脆利用《逆水寒》自带视频编辑器"大宋映画"系统,将游戏中的江湖画面代入到"雪中"的世界,制作了许多《雪中悍刀行》的同人短片,超高还原度的经典桥段,总是能引起读者们的一致好评。

《雪中悍刀行》只是展现了江湖的一面,最全面的江湖其实在玩家的心里——那个江湖往往是根据玩家们自己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一点点创造出来的。当然了,够资格让读者们补完雪中的江湖世界,也代表着《逆水寒》自身品质的出众。

那么你觉得《逆水寒》中的角色跟《雪中悍刀行》相似度有多少呢?

原著中省略式的武打场面被导演宋晓飞刻意转为“写意”风格,或者说他心中追求的“电视剧电影化”的浓烈体现。宋晓飞毕业于北电摄影专业,此前参与的都是电影,《雪中悍刀行》是他首次执导电视剧,他骨子里还是想用电影的灵魂和手段来淬炼剧集。

前段时间宋晓飞曾在访谈中谈到这种“电影感”在武戏上的体现是写意和留白:“可能人物一拳过去你看不到他是怎么挥的,但我们做了一些面部的变形等身体反应,让观众去不由自主地思考刚刚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两者都是什么级别的高手。这其实是基于写实原则采取的写意手法”。宋导电影化的追求让剧中文戏更精炼、曲折、角色对比强烈,却可惜武戏处理得并不完美,写意有时显得随意,留白变成空白:武戏多采取快速断点剪接,省去短兵相接的过程,只有动作的发出、落点和结果;而升格摄影(拍摄时速度高于正常每秒24格速率以达到慢动作效果)则用来强化渲染原著中“一招落败”的感觉。这样刻意的“飘逸感”被反复使用,形式单一,几乎每一场打斗如出一辙,完全撑不起本该丰富多样、具有视觉冲击的江湖武戏。

其实,作为“最中国化”的武侠电影,从来都有“写意”和“写实”两种,此间转变既根植于艺术家的主观审美与执镜能力,也依赖于观众随着时代变化的接受意愿和程度。1920年代末《火烧红莲寺》系列的第一代武侠片就是神剑乱舞、大侠飞跃的特效展示,这种“怪力乱神”的影像表达反映了当时军阀的混战,也是对时代英雄的呼唤。李小龙在1970年代掀起的是写实风格,讲究硬桥硬马、拳拳到肉,风格硬朗扎实,充满力量感,“功夫片”一度风靡全球。而李安的《卧虎藏龙》在新世纪带来的则是武侠的回归,虽然当时在国内影迷中也遭到“不真实”的嘘声,但威亚运用、数码技术的创新、传统刀剑棍棒的招数展示开创了飘渺、唯美的新武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