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没有读过金庸古龙,但是听过,也看过电视剧,算是耳濡目染了吧,以前想的大侠,总是端起一碗酒,说干就干,以前想的江湖,就是只有大侠和小人,只有惩恶扬善,只有扶贫济弱,没有家国仇恨,没有儿女情长你侬我侬,只想有个剑,有个鞘,拔剑,入鞘好不风光!可是,不曾想过江湖竟然是雪中这般多姿多彩,儿女情长,阴谋诡计,错综复杂,权谋庙堂,个个似着了魔的入神,人心刻画的好啊。
2、市井之间有个江湖,多姿多彩,江湖之上还有个庙堂,庙堂之中还余着些人情味儿。读着读着也有那么点文青味,酸倒是不酸,偶尔随性也有那么几句矫情的话。矫情,矫情,矫情到最后就入了雪中这个又矫情又酣畅淋漓的故事里了...我喜欢脸上总爱涂满胭脂水粉的李子姑娘、喜欢沉默少语的呵呵姑娘、喜欢看似不聪明实则有大慧根的南北小和尚、喜欢不敢下山重情怯情的洪洗象、喜欢算策无疑鞠躬尽瘁的李义山、喜欢大奸大恶的褚禄山、喜欢谁也猜不透心思的陈芝豹、喜欢落子太安城的曹长卿、喜欢缺门牙总爱笑的剑九黄、喜欢重情重义的温华、喜欢抠脚邋遢的李淳罡、喜欢倒骑毛驴的邓太阿、喜欢吃得满腹剑意三口吐尽,只为不输李淳罡的隋斜谷、喜欢总爱双手插袖,最爱儿子的徐骁、喜欢憨傻的徐龙象、喜欢执跨的徐凤年、喜欢有血有肉的江湖儿郎!喜欢雪中!喜欢雪中带给我的江湖!
3、徐凤年的成长带动着剧情的发展,此书每个人物刻画的细腻生动,同时很多章节可以单独成文,或者说,无论你从哪儿读起都可以,也可以说无论你是几年的书龄,你都会被这部书吸引,简单不简单,但是画面感,逻辑性,思维能力,作者可以说经验雄厚,最后想说,这次幸亏大总管没有太监,不然肯定很多人给你邮寄刀片。
其实我没看过这部小说,我看的盗墓笔记系列,独爱这类题材没办法[捂脸]最后的心得体会就是,咱们不论是读小说啊追剧啊都要抱着娱乐+学习的心态来对待,觉得有新知识点就学习了解一下,发现了作者的不足之处也不要去放大诽谤,写作这个事虽然是纸上点画但其实是个劳神伤身的活,只要总体过得去你觉得有意思就成了,不盲目推崇,不挖苦诽谤,你写我读,让灵魂在此刻突破距离产生共鸣,我想这便是大家的初衷吧。
对于这小说我一共是看了四遍。头两次看前面几十篇便弃了!如你所言,书、相对同类型的网络小说算好书。其实评论一个小说和电影的好坏,不会有一个同一答案!书中确实也夹杂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学和人物的融合。我更欣赏你看待问题角度!就如一百个人就有多种人生,不能说因为别人和你不一样就说他人是错的!有意思的是,你已游海归来,总有人和你称湖泊之辽广。需要不少知识,另外还得能够掌握和运用到作品中,这不是看书那么简单,证明作者在写作时,已储备了不少知识,但只有知识还不行,所以雪中的高度,可以看作是作者所获取的知识的一个高度,每一部作品的完成,是要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作者能写出这样一部大部头,表示极大的敬意。如果烽火能够简练该书的后半部分,则这本书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会更为深刻。
只能说文笔不错,要封神还有点牵强,树下野狐的蛮荒三部曲、孙晓的英雄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蔡骏的蝴蝶公墓、钱钟书的围城、刘慈欣的三体等等等等,哪个不比雪中悍刀行强,只能说你名著读得少,看看三国,看看红楼,就算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康熙大帝之类的也可以开阔下你的眼界。得出作者很多东西都是借鉴历史的,不见得他真的有才。当然有人会反驳说,这不就是说明作者知识储备丰富之处吗?但要我说,真正有才是能无形之中隐藏起来,而不是连我一个无心找茬的人也能发现。说个例子,从帮角色取名就是一个很考验能力的事了,作者的取名很多都是似曾相识,再看看金庸的取名,那才叫有文化底蕴。
不紧不慢的看了小半年终于把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给看完了。(这也是第一次看烽火的小说)
对于此书,我感慨颇多,一时有千言万语想要为此书写一篇“读后感”。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武侠仙侠类的玄幻小说,却不像其他小说一样节奏很快,天天都在追着反叛跑,忙着打怪升级拯救世界。
我常和那些表示不能坚持看雪中的朋友说,雪中这本书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品,快了就感觉不着其中的味了。
每个人都曾年少,无论长大后的世界有多嘈杂,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回忆起年少的梦。而雪中,就是那场属于每一个人的梦。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小莲花峰外,报国寺前,看那仙人骑鹤下江南,我们泪流满面;
在太安城的风雪中,看那男子自断手足,折剑出江湖,我们黯然神伤;
上一篇
雪中悍刀行北凉结局是什么